2007年5月16日 星期三

標籤不是個東西 (下)

標籤的社交圈
一個小小的不是東西講了一個月還卡在中間,不要說在旁邊看好戲的人感覺怎樣,自己要生的不是東西,第一週內就生出頭部、胸部,之後三個多星期卻毫無新動靜,最後那一段再不擠出來,不如把這不是東西先隱藏起來(Blogger的功能),反正這種探究「基本觀念 」的文章,慢個幾年問世一樣不會有什麼人看,雖然到時標籤可能已經不復存在。

總總跡象顯示,我大膽猜測現在大多數人聽過標籤的大名,但也可能沒幾個人真正認識標籤是什麼東西。事實上,標籤有點神秘,有超級巨星的身段,讓大家覺得很熟悉,卻很難多知道一點內幕(八卦不是這裡說的內幕)。

黑米怎樣捧標籤

在黑米地盤裡,標籤是五大天王之一,分別是書籤、標籤(排老二)、分類、匯入、Blog。為何是天王?只要點一下「工具首頁」右側任何一個分項,都會出現獨立專屬 VIP room。我想這裡不是要介紹黑米,所以你還是自己去黑米開戶,自己去敲一下這五大天王的頭,看看會出現什麼門堂。

記不記得一開始時(知道你已經忘啦)我們講到黑米介紹標籤時說過:也可以自己設定特別的標籤來管理你的(書籤)收藏。」可是...可是...怎麼標籤也要被管理(鏡頭三)?原來你才是五大天王的老闆,因為五大天王通通在你管轄之內。當然在黑米地盤,我會說葛力才是那最大的老闆(至少此時此刻2007.05.15時仍是這樣)。
黑米工具畫面
鏡頭三
怎麼看標籤的複雜社交關係

標籤的魅力真的無人可擋,鏡頭四是一家號稱已經有二百萬用戶的標籤世界TagWorld)首頁部分畫面,毫無疑問這裡是標籤當家作主的地方。標籤世界是一個經營社交網絡與個人網站的地方,講白一點,這裡是標籤自家開的多功能視迅交友社(目前老中面孔不多)。

黑米工具畫面
鏡頭四

事實上,用非常複雜來形容標籤一點也不為過,知道愈多,你一定愈知道我在說什麼。

標籤有時實在像極公關顧問,只要跟標籤打交道,每個人都會希望透過標籤的穿針引線建立各種直接有利的關係網絡(結果呢?)。

這混沌的資訊與Web關係爆炸時代,Web 1.0時網頁與網頁間透過一個鏈結(link)建立關係,現在Web 2.0是網路上一堆的東西透過一個共同的標籤(tag)建立關係。為何不客氣的說是「一堆東西」,馬上舉一個小小的例子,以下幾樣網路上的東西的擁有者都不約而同看上了一個標籤「modern」。

東西一:類型[MTV]。Modern Talking - In 100 Years(MTV,音樂,YouTube)
In 100 Years
鏡頭五

東西二:類型[相片]。erotic-furniture-2 (相片,置物櫃,Flickr)
erotic-furniture-2
鏡頭六

東西三:類型[書籤]。The Internet transforms modern life - Jun 24, 2005(書籤,網路新聞,黑米)
The Internet transforms modern life
鏡頭七

剛剛的例子是完全不同三個類型的網路東西,現在來隨便看一下,就算在同一的地方,標籤也很會拉關係。

東西四:類型[相片]。New Garden Airport (相片,Flickr)
 New Garden Airport
鏡頭八

東西五:類型[相片]。Me..as a Brunette (相片,Flickr)
Me..as a Brunette
鏡頭九

不知你們覺得如何,我是完全看不出來鏡頭八跟鏡頭九之間有什麼關係,更拍西的是鏡頭八、鏡頭九跟「new」有什麼關係我也百思不解。不過我相信 tomspixels 先生在 13 May 2007當天和 angeldguarda 小姐在 14 May 2007當天各自上傳鏡頭八跟鏡頭九的相片時,都同時認為掛上標籤「new」很合適。為了求證,或許我該寫信問一下兩位當事人,為何覺得那相片跟標籤「new」有關係。

推斷標籤的命運

如果有人問你 Web 2.0 的核心精神是什麼,相信我,「標籤」絕對是漂亮的回答。這個時代任何東西要放上網,一定要同時想好要搭配哪些標籤(一般而言是愈多愈好),事後再來搞會很麻煩,這點額外的努力絕對是比用腦在研究 Google AdSense 更有未來性,而且不用委屈自己跟蠅頭小利(可惜不是尤弩斯的微額貸款這種公益的好事)糾纏不清。

PC與網路漸漸在分家

不過大家要想想,這些年來,網路上的東西還不就是影音、圖片、文字、動畫這些東西,怎麼標籤忽然變成老大,但夜深人靜時面對自己的個人電腦時,我們搜尋一下電腦內的幾顆超大G硬碟裡,數十萬計的大大小小檔案,內含有這關鍵的「標籤」檔案有幾個,就算動用 Google桌面 來找結果也是一樣的(我又在講廢話,喔,你說我一直都在講廢話...),希望大家能開始困惑(能無動於衷也是種難得的修養),怎麼自己電腦好像有點跟不上流行,「個人資訊天地」跟「網路眾人世界」好像已經分了家,不然我的電腦裡面怎麼找不到什麼「標籤」?

夢見標籤一世情

在這裡我無意揣測背後誰在給標籤撐腰,但我相信這真相永遠會是個謎,最好你我都不要多問,反正這股莫名其妙的潮流不會太久,很快會有下一個 Web 3.0 巨星出現,到時也大概歷史會重演,大家都在搶著跟新巨星眉來眼去,但久久心中就是不會很踏實。

有天巨星忽然開始被某些人無情批判,驚恐的人們噤聲不語,一時還無法反應要怎麼捍衛這位大家都崇拜好一陣子的偶像,但同時間有一個新名詞最近開始有人在推崇,讚嘆歡呼此起彼落,趕快調整先前有點困惑掙扎的心情,快樂去擁抱這現在人人在談的真巨星吧,去他X的標籤,反正我也從來沒有認識過他,難怪我心中一直覺得毛毛的,好家在我沒有被騙失身,我想想還有其它什麼....嗎?

標籤前世是關鍵字

有沒有搞錯,怎麼可能,就算標籤不會一統天下,也永遠會是我網路生活的重要朋友,我無法想像有天標籤跟我說掰掰,那時一切一切我跟世人已經用標籤搭起的關係網絡怎麼辦?

為了完成這文章,把話說完,特別覺得孤單,想到李清照 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自古以來「長話短說」從來不是一般人該有的能力,倒是用長篇大論來解釋一個字沒有人會覺得不對(有沒查過字典的舉手)。

記得年輕時有事沒事就會用到履歷表,尤其是國科會 的專家個人資料檔,會有一欄「專長」,可以填上三個,一身的功夫只能填三樣實在很為難,整個履歷表就這裡最難辦,感覺也確實是最重要的地方。

年輕時,花幾天寫的一篇論文,最後就是在決定要用什麼 keywords,雖然沒有人限制數目,但很自然的不會超過五、六個別人寫的文章不也都這樣,keywords 下多了會很不好意思,好像自己抓不住重點。那時有些學刊甚至根本不用 keywords 這東西。

標籤讓大家都變得長話短說?

時下 Web 2.0 工具大都鼓勵使用者盡量貼標籤,YouTube 規定每一個上傳的影音檔至少要有三個標籤(鏡頭十),Flickrs甚至說「可以把整段描述相片的句子當成標籤串。」(不過好像很少人真這樣用)

mission
鏡頭十

眼尖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鏡頭十 Tags 的說明裡提到 Tags 就是用來描述(describing)影音檔的一串關鍵字,但是在 Tags 正上面就是一個大欄位「Description」(描述),那潛意識裡,這些工具的發明人(設計人)是否都很直觀地認定描述應該用比 Tags 更大的篇幅,但是卻也曖昧地說隨便用幾個 tag 都無所謂。

回過來看一下黑米(鏡頭一),每一個書籤都規劃有比「標籤」更大位置的「引用」與「說明」,但是問問自己、看看別人,是不是很少書籤有說明內容,有的連引用都沒有,但是好像鮮少沒有標籤的。這種「輕描述重標籤」的現象在 Web 2.0 很普遍,Flickrs、YouTube、、都一樣。

標籤命運就看實驗結果出爐

最近一期數位周刊(152期,4/15/2007),「幫藝術品下標籤,大家一起來」介紹國外幾個美術館進行的標籤實驗(很有趣的現象,都宣稱是「實驗」),開放讓網友給館藏藝術品寫標籤,這是館方體驗 Web 2.0 的精神,以便「提供和視覺記憶同樣的方法來吸引網友」欣賞線上藝術收藏。我們以澳洲的 Powerhouse Museum來體驗一下這是什麼回事。


鏡頭十一

我選了這架小飛機館藏,原先只有一個關鍵字「model plane」,我按下「Add keywords」,加上了我認為也很重要的關鍵字「wood plane」。當然光看這兩張圖,無法證明我說的是真的,大家還是自己去親自體驗一下,順便體驗一下難得可以給藝術品下個人註解(而且公開展示)的經驗。


鏡頭十二

Steve Museum 社會書籤計畫」是一個結合數個博物館志工所進行的大型標籤實驗(開放程式方式)。博物館畢竟不是使用資訊科技的激進先鋒,對於實驗結果我並不多期待,目的雖好但方法有點冒險,不過這幾個實驗「社會標籤」的計畫在「標籤」的使用方法比較保守(與大家熟悉的 Web 2.0 工具有些不同),或許這種漸進式的使用真能意外帶給標籤命運新希望。

TagTree: 整合 tag 與 directory(category) tree 之方法」提出很中肯的意見,只可惜芸芸眾生一位部落客的一篇文章頂多只是留下歷史一抹痕跡罷了,而且直覺地這種整合企圖要落實可能困難重重,一種全新的「WebTag」(翻作維籤如何?當然不可能說是偽籤!)可能是個不錯的發展

與標籤的四種深淺交情

沒力氣再講了,我給自己下一個最後期限,就是今天要解決這文章,在天亮前。這一章節只能點到為止。簡單的講,跟標籤可以有四種交情,完全操在我們自己手裡。
  1. 最淺的是「根本不用」,
  2. 比較務實的是「只給自己用」,
  3. 躁進的會馬上「多用別人的」,
  4. 更有智慧的是自助又助人」,
  5. 我最佩服的是那種「與個人內容管理行銷系統結合」的資訊應用菁英份子。
但我懷疑這時代是否會給我們足夠的學習時間。

給標籤一個祝福

前人都幫我想好了,「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是我最後的祝福。

如果你問我這文章要怎麼下標籤,我會說一個「麥咖啡」就夠了。


-麥咖啡-

加入書籤: 飛鷹人
HemiDemi Del.icio.us furl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technorati


2007年4月17日 星期二

標籤不是個東西 (中)

標籤的魔掌無所不在 (>> 上篇)

這樣講太武斷,難道你我都早已中毒將亡(我沒說這魔掌會使毒)?很後悔前面講的「開悟」這種這麼坦白的心聲,給自己這麼大壓力幹嘛?搞懂「標籤」這兩個字真這麼重要?

可惜這種很重要很重要的道理,往往不是很容易懂得(我講的是那種真地懂的懂)。這樣吧,反正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只好便宜了後人。 說這話是假設後人比我們智商高。

我知道自己很渺小,根本本改變不了這種快速席捲世界的標籤化潮流,為了安身立命,只能消極地看看能否跟它和平相處,不然到處都躲不了它,如果自己看它一直會討厭,那在網路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事實上,標籤面惡心善(或許真正問題是我太白痴),真正認識它以後,如今我竟然窮詞無法形容它的美,這是種至高無上、純淨潔白、晶瑩剔透的美。魔掌這字眼是我不可原諒的誤解。

親近標籤這條路走的有點遠

這條路走的一點也不輕鬆,但現在知道,一切衿持等待都值得,如今每一刻相處都是幸福。

第一次見面

第一次見到「標籤」是去年初風聞黑米這工具時,收集第一個書籤時的驚聳經驗,「書籤」跟「標籤」不就差一個字,都是「籤」,50%相似度,但看到那空白的「標籤」欄位,突然覺得很窘,好像去了不該去的地方。那時我聽說「書籤」就是bookmark,就是「我的最愛」,類似年輕時候喜歡收集的形形色色那種會 用來夾在書裡的書籤。怎麼到了黑米,書籤變得很陌生!全因為現在多了一個極端礙眼的「標籤」。

記得以前是買了書籤時,還不會想到要用在哪本書裡;事實上,很多書籤就一輩子被放在抽屜裡,偶而拿出來被純粹把玩欣賞用(畢竟書籤比書便宜許多);我用書籤 一直很專情,看書時會順便選一個可以搭配的書籤,然後陪著我看完這本書,最後這書籤就跟定這本書,我很少會重覆使用一個書籤在不同的書裡,這習慣至今沒 改。

用了幾年IE我的最愛,唯一會有的抱怨是不好管理,而且無法避免在生活工作中會用到不同的幾台電腦,這問題更大,但無論如何,這時我心理很篤定「我的最愛=bookmark=書籤」書籤就是我用來幫助記憶某一個位置(書裡的某一頁、網路中的某一網頁)的工具罷了

老實說,在黑米中第一次看到「標籤」時,我選擇落荒而逃,這一逃就是一年多。

一年後相逢異地

沒想到去年下半年開始接觸外國工具時(譬如說:Gmail Flickr YouTube) 又遇到了標籤,而且如影隨行,既然沒有看的比較順眼,我決定堅持視而不見,反正人在中文以外的區域我變的比較不需要那麼虛偽。標籤低調的可以,不論我怎麼 冷落它,似乎也一樣天下太平。久而久之,每到新的地方,我竟然開始期待看到它,靜靜地在哪裡等著我。不過真忘了在哪裡,跟它講了第一句話(希望以後它不會 拿這問題來考我)。

我必須承認,一開始我的態度有點惡劣,跟它講話時從沒認真過,反正它幾乎不會回嘴,總是照單全收,而且通通記在腦海裡,我在哪裡講過哪幾句話,它都記得清清楚楚。暗地裡我有種被高規格服侍的感覺(賦權、empower),但揮之不去存在為何它要對我這樣好的一絲疑問?

回到黑米認真再端詳標籤

今年初,閱讀到阿孝老師 寫的「如何打造自己的媒體? 」提到如何靈活運用三個免費的Web 2.0工具,快速又幾乎無本的打造可以媲美傳統數億元身價的全功能媒體系統,從此我陷入一個多月與 pbwiki NewsGator HEMiDEMi 糾纏不清的日子。為了追問到底,甚至還需要製作一個疑似問題的分解實例,才終於得到 pbwiki 三位年輕人的回信承認錯誤並改正,這只是一個小小但不該發生的軟體 bug,但不知是語言隔閡還是對方出身Standford 過於自信,辛苦的詢問對話過程令人有些驚訝,不知自己何苦來哉。

標籤在黑米書籤裡的那一角落

以下的鏡頭一是模擬我第一次端詳標籤的場景左側畫面。標籤躲在標竿3號的旁邊,跟「群組」似乎是同一組的。

這場景出現幾個角色,「網頁」(1號)、「書籤」(2號)、「標籤、群組」(3號)、「其他」(4號)。我想網頁、書籤都是熟識的面孔,但是「引述」跟 「說明」有什麼不同,跟書籤又有什麼關係?雖然暫時不懂「標題」與「群組」的功能,至少旁邊各又有一個選擇按鈕,在場景右側畫面(鏡頭二)可以看到相對應 的按鈕。

這種同一畫面出現一對同樣景物,感覺很特別,明明陌生卻有好像認識,說不認識卻又覺得是自家人。

至於「其他」為何不叫做「縮圖、影片」,我並不知道,但「選擇縮圖」這按鈕給人印象不錯。

HemiDemi

鏡頭一

我說過,那次我真正端詳了標籤,按下「選擇標籤」,出現鏡頭二中「分類」與「我的標籤」兩個欄位。

如果你是剛開始使用黑米,那「我的標籤」裡面應該空無一物,想當年(也就是去年),我可是堅持要求自己保持這樣,不與標籤發生任何關係。

但是,我想你遭遇一定跟我一樣,這「分類」欄位裡一開始就有東西(一些「名詞」),不管你喜歡或討厭。一般來說,這應該是黑米設計者的好意。

有趣的是,分類中的這些「名詞」,我可以任意點選,顏色會變暗,再點一下又恢復正常,顏色變時,眼睛要尖一點,在鏡頭一的「標籤」欄位裡馬上會出現(或消失)相對的名詞,好像 星際爭霸戰 Star Trek 裡的 光波傳送 Transporter空間移轉。不過這裡講的幻變要在你自己電腦上才看得到。這文章本身不提供現場表演的。

HemiDemi

鏡頭二

標籤跟群組

我想,既然標籤跟群組出現在同一區(不管妳要設定什麼書籤),這兩位一定有什麼關係。

然而,事實恰好相反,兩人根本互不相識,這重大發現是認識標籤幾個月後,親口告訴我的內幕。

我說,好歹你們天天要在一塊兒,久了總會有些關係吧?我鼓勵標籤勇敢去做一下健康檢查。

然而,我不該忘了,今天我想認識的是標籤,而且我有種強烈感覺,標籤會是我收集書籤的一個好幫手。


>> 要不要來找碴 我們來去 >>思嘜特 靠過來一點

>> 上篇下篇

-麥咖啡-

加入書籤: 飛鷹人
HemiDemi Del.icio.us furl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technorati


2007年4月11日 星期三

標籤不是個東西 (上)

抱怨一下

現在談這話題,會不會很不潮流,我不知道,畢竟身為一個後中年的社會福利工作者,跟資訊科技不是很有直接的關係,像我常說的:自己是非主流,外圍中的外圍。

但縈繞在腦海中的不爽感覺弄得自己很不舒服,又無人可以放心告解,偏偏一年又過一年,沒有看到一線曙光,這種卡在腦海中的悶氣很怪異,不會隨著時間被細胞組織吸收,不論日子怎麼操,腦袋裡塞了更多什麼貨,一樣八風吹不動,反正今天大腦昏沈,做不了什麼事,寫點有益少數人類的東西,也好安慰一下自己平常讓生命那麼白費。

標籤(taglabel)這名辭你聽過了吧?不知曾幾何時,標籤已經滿天飛,記得以前只有偶而置裝時會注意一下標籤,看看是Made in哪裡的;這幾年在網路上,走沒兩步,就要碰到tag,躲也躲不掉,FlickrYouTubeGmail、、、還有現在要主談的HEMiDEMi(黑米)。如果要你承認不知tag為何物,你可能打死也不會開口回答,這小東西卻曾是如我影隨行的惡夢。前面提到的這些赫赫有名公司都會跟你說:標籤會讓你更容易找到你要的東西,但不是已經有那種「全網站搜尋檢索」的技術嗎?幹嘛還要何苦來哉貼這麼多標籤啊?
仔細檢查一下,幾乎日常生活周遭每樣東西都有標籤,連7-11一小包口香糖也一樣有。現在標籤這玩意在網路裡也無所不在,只不過跟我們以前認知的單純意義卻大不相同(有誰跟你說這個啊)。不過當然不管世界怎樣變,我相信不能隨便給一個人貼標籤還會是個真理。


黑米這麼說標籤

很想辦一個比賽,看看從黑米首頁開始,在黑米網站內,找到關於標籤的官方說明,最快需要幾秒(幾分鐘)。我是老實人,我承認我是找了好幾天。為了讓年輕人有出線的機會,這次我一定不會去領表參賽。

好!假設你現在找到了那珍貴的幾行字,想必一定能體會到我那時如獲至寶那種快慰心情。以下黑米是這樣描述這神奇的兩個字:標籤。

(http://www.hemidemi.com/help/how_to_question#17)
什麼是標籤

標籤就是一個幫助書籤分類的關鍵字工具,每當你收藏了一個書籤,你就可以用標籤將它分類,也可以自己設定特別的標籤來管理你的收藏。

我小學一年級中文不好,考試沒有一次破鴨蛋。黑米這段話對我這樣爛的中文程度是種嚴酷考驗。我很努力來回揣摩分析,目前總算破解部分密碼,在這裡大公開:

「標籤就是一個幫助書籤分類的關鍵字工具」

意思是:1. 標籤是關鍵字這類的工具、2. 標籤可以幫助書籤分類(書籤跟標籤都有生命,而且標籤是書籤的恩人?)。

「每當你收藏了一個書籤,你就可以用標籤將它分類」

意思是:大概是怕我們看不懂前一句,所以這裡再說一遍。不過這裡多一個新的重大訊息:你可以收藏書籤、可以用標籤(這證明你比書籤、標籤都來得大)。

「也可以自己設定特別的標籤來管理你的收藏。」

意思是:1. 標籤有分特別跟不很特別的、2. 標籤不但可以幫助書籤分類(第一句)還可以幫忙管理(分類不是種管理嗎?)

唉!中文實在太難懂。還是去努力K一下英檢,下輩子或許會生在講英文的地方。不過我一向不服輸,我馬上找到平日令我佩服無體頭地的Google,在GMAIL說明中心裡找到Google對標籤的官方解釋。

Google這麼說標籤

事實上,在黑米王國裡我能強烈感受到像Google那種優秀人種散發的強烈瀟灑、創意、大格局與不甘世俗。要不是,黑米跟Google名稱完全不同,我真會相信他們是孿生兄弟。果然,Google說的比較詳細。

(http://mail.google.com/support/bin/answer.py?answer=5902)
標籤:您可指派給郵件和會話群組的類別。

標籤與資料夾類似,因為您可以根據常用特徵來管理您的郵件,但標籤可帶給您附加價值:您可以將多個標籤套用到單一郵件或會話群組。 您不必挑選一個資料夾來保存郵件,只要套用多個與郵件相關的標籤即可。 接著,從您指派的所有標籤中或是利用搜尋標籤名稱的方式,存取郵件或會話群組。

不過既然是一樣優秀,要破解這密碼也沒有比較容易。而且我發現自己神經指數已經有攀高現象,先跟你說一聲抱歉,如果等下Google這段剖析我半途而廢。

「標籤:您可指派給郵件和會話群組的類別。」

意思是:標籤是「郵件」與「會話群組」的一種類別。

「標籤與資料夾類似,因為您可以根據常用特徵來管理您的郵件,但標籤可帶給您附加價值:您可以將多個標籤套用到單一郵件或會話群組。」

意思是:1. 標籤跟資料夾一樣可以用來管理郵件,但是標籤有附加價值(資料夾大概沒有這麼好)、2. 標籤管理郵件的方法是用「套」的、3. 單一郵件可能被好幾個標籤共同套住(很慘)。至於什麼是會話群組你就不要問我了。

「您不必挑選一個資料夾來保存郵件,只要套用多個與郵件相關的標籤即可。」

意思是:1. 資料夾管理郵件的方法是用「保存」、2. 找到跟郵件有關的標籤要記得給套上去、3. 雖然你可以不必,但需要的話他不反對你用標籤來套郵件,同時間還是一樣可以用資料夾來保存郵件(嘿嘿,雙重保障嗎?厲害聰明。)

最後那一段,我看就省了吧。

標籤就是你真地很討厭被貼的標籤

簡單的東西有時反而難解釋,尤其是那些人們常假釋大家都懂的東西,譬如說「感情」、「個性」,真要解釋它,恐怕會愈搞愈複雜,「標籤」也有點類似這樣的情況,但好在我們要談的是資訊科技領域裡面的「標籤」,比談「人」直接有關的事要容易的多。

「小子!你還沒死!」這是從高中就結識的損友阿傑,電話劈頭最常講的一句話,「小子」就是「我」的一個標籤,而他跟我一樣知道「小子」指的是誰。我還有另外一個標籤「大頭」,這是小時候母親對我的暱稱。從小我就中了小兒麻痺的害,不良於行,但或許真的跟一般孩子有些不同,不管是認識或不認識的大人,提到我時常說「生個究水」、「究竅ㄟ」,這又是蠻適合我的兩個標籤。

聰明的你,是不是已經有點感覺我想說的是什麼。什麼你剛說的是什麼對啦!我要說的就是:一個人可以有很多標籤

我想有很多人會不服氣的說:「有什麼了不起,小時候鄰居也說我生個究水ㄟ!」喔,比我多一個「ㄟ」,厲害。這也沒錯,一個標籤不是任何人的專利。一個人可以有很多很多標籤,不同人可能有共同的標籤。這樣說又好像把事情搞複雜了。譬如說「模特兒」、「有錢」、「甜美」、「女人」、「有名」蠻適合林志玲的標籤,而「有名」也當然是邱毅該擁有的標籤,而且「爆料」這十足邱毅招牌「標籤」是絕對不可能跟林志玲有什麼關係的?

既然講到這裡,順便你也回想一下,從小到大,自己被套過什麼標籤(Google用語)。

沒有東西逃得過標籤的魔掌

我不是在危言聳聽,但我現在不想為自己作什麼辯解,我已經橫了心,再多的羞辱怒罵都不會動搖,如果看完等下我寫的每一個字,你還是不能開悟,那就當我沒說吧。


>> 要不要來找碴 我們來去 >>思嘜特 靠過來一點

>> 中篇

-麥咖啡-
加入書籤: 飛鷹人
HemiDemi Del.icio.us furl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technorati

2007年4月10日 星期二

黑米是什麼東西?

[>官方說法<]

公司網址:http://www.hemidemi.com/
創作者: 葛立閃恩
VC投資:
發展簡史:打造社群書籤

官方討論區:http://www.hemidemi.com/boards
官方BLOG: http://www.hemidemi.com/blog/index.php
公司資料:
如果你去字典查 HEMiDEMi,應該是查不到這個字。
HEMiDEMi 來自音樂名詞 Hemi-demi-semi-quaver,是64分音符的意思。

Hemi,Demi,Semi 都是二分之一的意思。
quaver 則是八分之一,全部乘起來就是64分之一了。

那又為什麼要取名 HEMiDEMi 呢?

您可以把 HEMiDEMi 拆解成 HEMi - DEMi
因為 HEMi,DEMi 都是一半的意思,我們期許能發揮網路的力量,將網路兩端,原本互不知道對方、
卻又彼此需要的另一半,透過 HEMiDEMi 而結合。

而這一半,可能是資訊、人、事物.. 等等

功能定位:


[>另一種說法<] -麥咖啡-
加入書籤: 飛鷹人
HemiDemi Del.icio.us furl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technorati